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

當鋪歷史


當鋪
善後大借款在太平天國事起,軍事費用遽增,清政府中央及地方財政均感不足支應,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,蘇淞太道吳健彰曾向上海洋商借款,僱募軍隊,以對抗佔領上海縣城的小刀會;左宗棠西征時也自外商借款充當軍費,但是引起國際交涉的借款則始於甲午戰債借款。宣統三年八月,又有改革幣制借款,列強為免相互競爭,兩敗俱傷,改採聯合策略,乃有英、法、德、美四國銀行團的組成,以便控制對華貸款,以資本主義的手段,獲得在中國的利權,後因辛亥革命發生,停止撥款。
辛亥革命後,政府財政更加困難,政治改良、軍隊遣散,無一不需大量金錢,民國元年,據總理唐紹儀、財政總長熊希齡的估計,財政赤字高將達二億六千萬元。朝野有欲改革民國財政,捨大借款別無他法之說。如梁啟超云:「夫以今日而理中國之財,雖管仲、劉晏復生,亦不能不乞靈於外債固也。」張謇也說:「大借款為吾國命脈所關,斷無終止之理。」
引用處: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5期 第127-146 200211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劉常山先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